歡迎訪問《別有病》網站

bybcn
別有病首頁>>原創(chuàng)>> 書評>> 徐說內經素問14湯液醪醴論之醫(yī)生職責

徐說內經素問14湯液醪醴論之醫(yī)生職責

byb.cn
[書評] 作者 :XJ 日期:2024-12-9 00:01
【分頁導航】

  【byb.cn XJ】上一篇“移精變氣論”,我們主要闡述了兩大問題,其一,為什么上古之人得點病,用祝由的方法就能好,而今人得病,則需要用盡很多醫(yī)療手段呢?其重要的原因就是,上古之人,沒有那么多的思想負擔,精神壓力沒那么大。而今人,過度追逐名利,導致精神內損,簡單靠祝由的方法已經不能治好了;其二,診病的要點,是察言觀色,面診和脈診同時應用才行,這是上醫(yī)必須要掌握的方法。而當讀到本篇文章時,居然題目都念不全,“醪醴”,這兩個字,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念,最多會讀“”這個字。對,它是醪糟的“醪”字。那“醪醴”如何發(fā)音呢?讀作“l(fā)áo lǐ ”(老李,哈......)。那它是什么意思呢?下面先給大家介紹一下:

徐說內經素問14湯液醪醴論之醫(yī)生職責


  醪醴,濁酒;,甜酒。甘濁的酒,亦泛指酒類,古代用以治病。見《素問·湯液醪醴論》。

  湯液和醪醴,都是以五谷作為原料,經過加工制作而成。古代用五谷熬煮成的清液,作為五臟的滋養(yǎng)劑,即為湯液;用五谷熬煮,再經發(fā)酵釀造,作為五臟病的治療劑,即為醪醴。雖然五谷均為湯液、醪醴的原料,但經文又指出,“必以稻米”。因其生長在高下得宜的平地,上受天陽,下受水陰,而能得“天地之和”,故效用純正完備;春種深秋收割,盡得秋金剛勁之氣,故其薪“至堅”,所以必以稻米作為最佳的原料,稻薪作為最好的燃料。


  古代的這種湯液醪醴,對后世方劑學的發(fā)展,有很深的影響。例如現(xiàn)代所用的湯劑、酒劑,以及方藥中使用的粳米、秫米、薏米、赤小豆等,都是直接從《內經》的湯液醪醴發(fā)展而來的。由此看來,在民間,一直盛行給身體虛弱之人用醪糟滋補,確有其科學道理。本篇分成兩個部分,前半部談“湯液醪醴”藥食同源,后半部談“醫(yī)生職責。


  黃帝問曰:為五谷湯液及醪醴奈何?岐伯對曰:必以稻米,炊之稻薪,稻米者完,稻薪者堅。帝曰:何以然?岐伯曰:此得天地之和,高下之宜,故能至完:伐取得時,故能至堅也。


  帝曰:上古圣人作湯液醪醴,為而不用何也?岐伯曰:自古圣人之作湯液醪醴者,以為備耳!夫上古作湯液,故為而弗服也。

  中古之世,道德稍衰,邪氣時至,服之萬全。

  帝曰:今之世不必已何也。岐伯曰:當今之世,必齊毒藥攻其中,镵石針艾治其外也。


  帝曰:形弊血盡而功不應者何?岐伯曰:神不使也。帝曰:何謂神不使?岐伯曰:針石道也。精神不進,志意不治,故病不可愈。今精壞神去,營衛(wèi)不可復收。何者?嗜欲無窮,而憂患不止,精氣弛壞,營泣衛(wèi)除,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。


  帝曰:夫病之始生也,極微極精,必先入結于皮膚。今良工皆稱曰病成,名曰逆,則針石不能治,良藥不能及也。今良工皆得其法,守其數,親戚兄弟遠近音聲日聞于耳,五色日見于目,而病不愈者,亦何暇不早乎?

  岐伯曰:病為本,工為標,標本不得,邪氣不服,此之謂也。


  帝曰:其有不從毫毛而生,五臟陽以竭也,津液充郭,其魄獨居,孤精于內,氣耗于外,形不可與衣相保,此四極急而動中,是氣拒于內而形施于外,治之奈何?


  岐伯曰:平治于權衡,去宛陳莝,微動四極,溫衣繆剌其處,以復其形。開鬼門,潔凈府,精以時服;五陽已布,疏滌五臟,故精自生,形自盛,骨肉相保,巨氣乃平。帝曰:善。


搜索